by Mary Riekert
南京长江会一期是一座高端酒店式公寓,位于中国南京市的新街口核心CBD商圈。项目南侧面对城市主街道,北侧临近居民住宅区,闹中取静。项目基于原址建筑的土建结构进行了外墙的改造和室内的重新装修。 英国建筑师事务所PDP London为本项目打造了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公寓外墙的设计具有稳固性和深度,给人以永恒和高质量的感觉。沙色的石材立面与古铜色的装饰线条被用来创造一种质感和丰富性,并作为南京市丰富历史的参考。倾斜的外墙在立面上创造了一条清晰的阴影线,使公寓的视野更加开阔。倾斜的石材立面与两道古铜色的横向金属遮阳板交接,形成具有纵深感和视觉动感的立面肌理。 首层与二层的裙房立面以不规则斜切的石材立柱为主要特色,同时结合立柱之间细节丰富的金属装饰框线,构建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更为宽大的金属鳍片出现在裙房与塔楼的顶部与四角,为每个建筑元素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终端。 建筑灯光在这一项目中如同一把刻刀,精细的雕琢出精美的细节,使建筑如同雕塑一般在夜间呈现。 黄建夏, 灯光设计经理, 上海 在对长江会一期项目的外墙灯光设计思考中,我们梳理了立面各个细部之间的主次关系,结合立面的朝向和可视性对细部进行有所取舍的刻画。不同的亮度层级被应用在不同的部位,从而对建筑形态、体量和细部恰如其分的表达。 在整个建筑中,裙房顶部以及塔楼顶部的飞翼挑檐造型是最为明亮的部分,它定义了建筑的体块划分,也形成城市区域中新的一道天际线。而裙房立面处于第二亮度等级,构成建筑有重量感的基座。 裙房石材立柱的正面被向上擦略的灯光凸显,在呈现石材纹理的同时形成富有秩序的光的序列。立柱两侧角度不同的斜切侧面被隐藏于立面装饰框内的灯带间接晕染,正面与侧面光线的强弱对比凸显出立柱的独特造型。 裙房顶部以及塔楼顶部的飞翼挑檐造型微微向上翘起。根据其不同的尺寸和翘起的角度,照明设计师选择了不同功率、不同配光角度的线条灯,精心的藏于挑檐的根部。灯具被调整朝向以精确地瞄准挑檐的底面,塔楼窗框的独特形式是建筑设计的精髓所在。每个窗框单元一侧的石材幕墙向内倾斜,横向的古铜色遮阳板与其碰撞形成斜切的飞翼。如何表现其形式的美感,同时有避免对公寓内部的住户形成干扰,是本项目中照明设计师遇到的最大挑战。 与其他类似建筑窗框不同的是,建筑师将每个窗框横向第二条装饰遮阳板设计为断开的形式,断开位置立面的竖向格栅板平衡了窗框的长宽比例。 照明设计的主旨在于着重表现每个窗框斜面石材与顶面飘板构成的L形造型。而遮阳板中间断开的豁口,使得常见的窗框灯置于底部照亮窗框三周的策略变得不可行。 照明设计师通过软件模拟了多种不同的照明策略与方案,而豁口的存在始终会导致灯光从下向上照的时候形成不同程度的效果缺陷。 在测试中,设计师打破了传统的思路,巧妙的将特殊配光的窗框灯置于与第二层遮阳板相同高度的垂直墙面上,发光面中心朝向对面的石材斜面。在此独特的策略下,窗框形式美感得到了符合预期的呈现,并避免了遮阳板豁口导致的不利影响。同时,照明设计师细心的评估了这一策略对室内的影响,论证其对室内毫无干扰。 另一挑战来自于立面窗框的长度尺寸多样化,为使不同尺寸的窗框最终效果差异不大,照明设计师在建设方的支持下在现场做了多次的比较测试。最终的设计中,为本项目选择了定制灯具,而对于最宽的窗框和最窄的窗框,其灯具的配光角度要求有所差别。 这一策略中同时还考虑了置于立面的灯具发光面对路面的行人可能存在的眩光干扰问题。通过对发光面 低区的局部遮挡,在确保其有效配光角度的同时,减小了其发光面的面积。从建筑的另一侧观赏时,立面灯具形成亮度柔和的光点的矩阵,形成另一种夜间表情。 Nanjing LA VITA 窗框立面的灯光亮度被适度控制,在呈现出其几何与秩序美感的同时,保持着其高端公寓的优雅气质与对周边环境的低侵略性。 建筑背面的窗框有意的避免设置照明,为北侧的居民区保持友好的、无光入侵的城市界面。
阅览更多